Friday, April 21, 2006

上課隨想曲

(首先,這個標題是我亂掰的。)
____我有好多話想說阿,但是說真的,上課直接發言對我來說還是很緊張的一件事,每次被老師點到,心跳馬上往上飆,還想拿表演藝術混飯吃阿?!(翻桌)好,讓我們談點正經吧(嚴肅貌),關於打工這個議題,同學們的發言激發我的大腦進行運轉...青少年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到底"好"還是"不好",老師說這是一個辨證問題,大家都發表了很多關於自己的見解或是出自於其他人的看法,其中牽涉了許多關於社會價值的討論,例如:打工容易變"壞"、打工會讓人更"成熟"、社會化。變"壞"真正指的是什麼事情?什麼意思?什麼現象?不再服從媽媽的指令?或是成績變差?"成熟"是什麼意思?使人更適應社會的運作?符合大家期望的"互利共生"?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青少年打工的實例,嗯,我妹。
____我妹妹雖然今年芳齡十九,在我看來她還是完全像個孩子。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她就讀高中的時候,我記得那時候家裡對她的經濟控管十分嚴格,總是認為她不足以被信任(花錢的態度or價值觀),媽媽每天給她的錢只夠吃中餐,可能還是用市場上最便宜的價錢去估算。所以那個時候,我妹妹就一直有出去打工的念頭,因為她想要買其他東西,既然家裡不給她金錢上的支持,那她就自己想辦法(很合理)。她找了一間離家裡很近的超商,店裡貼出來的公告是"應徵工讀生",那段時間家裡的人看她在假日的固定時間出門,很努力很認命幫忙搬東西、清潔店面、整理貨品,我們甚至一家人開車去看她,搬著一箱箱鮮奶在太陽底下叫賣。那時候我問她,"到底老闆決定要用你了嗎?"她說"老闆說最吃苦耐勞的人才會熬過去,得到這份工作。"於是我妹妹總是認為同一期去應徵的人一個一個放棄,她能夠留下來工作的機會就更大。有一天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飯,我們問她說"你老闆要用你了沒?都過了兩三個禮拜了耶!"她噤聲不語,過了一會兒才說"老闆說我不用去了。"大家都很驚訝,Why????"老闆說我不適合。"接著大家也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每個人都認為她不行的,懦弱、膽小的形象讓我們從一開始就嘲笑她說"哎呀,你才不會被錄取呢!"後來,爸爸問她"那老闆有給你車馬費嗎?"她說"沒有阿",這時候大家才意識到事情怪怪的,原來這一些工讀生是被徹底地利用了,老闆跟她們說這是"職前訓練"還有"淘汰制",利用青少年缺乏社會經驗,巧取豪奪壓榨勞力,後來我爸爸寫了一封存證信函寄給那家連鎖超商分店,副本寄到勞委會還有超商的台北總公司,控訴老闆這種惡劣行徑。過了三五天,我們接到台北總公司經理的電話,說明與致歉,還說"職前訓練"的界定很模糊拉,想要說他們也是讓一步等等,然後超商的老闆登門拜訪,帶著工讀金還有蛋捲(?!?!?!)態度跟之前我妹妹去問他薪水的態度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唉,我相信那時候我妹妹跟我心裡一樣感覺到社會是多麼險惡啊......。
____在這個角度來說,這個經驗讓缺乏經驗的青少年更了解社會的多種機制,以及可能遇到的危機與手段,在這個點上而言,每個人的目的是"生存"。於是與"利於生存"不同方向的想法都是"不好的",我想這個例子,很容易把大家導向"不要太信任別人"這個焦點上去,但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價值是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____然後隨想曲進行到"不平等v.s不同"這個議題上去,"不平等"是因為"不同"嗎?我認為如果要這樣說有點太過武斷、太情緒性的評斷了,我們所討論的"不平等",其實背後還有許多社會文化、價值觀等等背景的影響,現在我們處在發展後的工商業社會,於是我們所需要的生存條件也隨之改變;需要能夠專注、機械性反應的特質,或是需要更多力量的身體...等等,這些需求都與最初的"部落社會"或是"農業社會"不一樣,女性具有的特質與能力在現代"快速"的環境被忽略、漠視,累贅化了。另一方面來說,所謂的"不同"是學習性的?還是先天性的?這些現象是否導致學習性的行為產生?因為某種特質、條件利於"生存",於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往那個方向走了,我們小小的海島台灣,可能有更快的思想傳播速度,傳遞這樣的"速食文化"。
____隨想曲最後一段拉!我最近看了一本書--"第五位莎莉",是探討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的小說,裡面有某個觀點我想要跟大家分享:女主角在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成長過程中,因為缺乏完整家庭的照顧與養護,在面臨許多困難的時候,她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但是人類本能會產生許多應變措施,於是她的方法就是分裂出另一個人格,像是分擔給別人那樣,這是一連串唯物論與唯心論的辯證與討論,也許可以讓我們想想很多事情還有其他面向,就像課堂上同學提了一份男生與女生大腦構造的比較圖,我們的大腦給我們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能夠改變的範圍在哪裡?阿哈,太無聊的時候想想這種問題也是很有趣的。:)

1 comment:

double_s said...

Clare的妹妹的打工經驗看起來很糟,我覺得卻有正面的意義。
我認為在這個打工事件中最有價值的地方是:
1、妹妹為了被雇用,全力以赴,表示她對自己想要做點事情的commitment,後來沒得到工作並不是她不夠好。
2、父母和家人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的支持是很顯見的。討回公道和補領工資只是表面的,我相信妹妹打從心裡一定學到許多,也感受到許多。

青少年打工,是青少年和社會的初接觸,可能發生的影響不是簡單分出「利」、「弊」得失就可以說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