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8, 2006

回應Clare的「不一樣的觀點」


Clare's Posted by Picasa
Clare分享的文章,直接點入即可閱讀。

Clare的鞭砲放得好啊~
前幾天,有一位戲劇系畢業的學姐回來報告喜訊:結束實習之後,她同時考上一所私立中學和公立國中的專任教職。兩所學校都在台北縣。她選擇了私立中學。
家人不瞭解她為什麼捨「有保障的」(?)國中而就私中。
她說,私立的那一所錄取在先而且他們所需要的老師和工作內容比較符合她的專長和興趣(大約意思如此)。雖然私校每天從早到晚都要在學校上班,國中是有課才去,她評估之後決定去私立的中學。
她還告訴我她去考試的經驗。試教的時候,她才做了第一小段暖身,下面的評分老師就跟她說,好了,就這樣。當時她以為自己太差所以被阻斷演示。後來才知道,先前的資料審查和面談已經讓評審委員幾乎決定聘用她了,試教只是再確定而已(當然,一小段的試教已經顯露功力了)。
坦白說,這個真實的故事,其中沒有任何一個情節讓我感到意外。我絕對相信有水準的學校一定會錄用她,我也瞭解她為什麼在做決定去那一所學校時不會以公立優於私立,不會以「錢多事少離家近」或其他大家認為是對的,其實需要再思考的概念面向去考慮。
她一直都是才氣洋溢的(本校學生幾乎都是),她對教育有願景和想法,對人對事有自己的堅持,願意熱心投入她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她喜歡當老師,喜歡幫助別人…
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找一份教職,關心的是這份工作中可以怎樣施展抱負,可以如何發展,而不致於只想到保障。現在很多家長都強調教職的「鐵飯碗」特性以及這份工作的保健因素,換言之,才剛開始就想到退場時可以擁有的福利和安全,就業是為了退休,把現在到未來都化約成這一個重點。至於在一份教職工作裡的二十年時間其中的過程將如何,似乎不必考慮。
我們每個人投入工作的時間佔去生命的很大的一塊,若是無法在工作中獲得激勵,再多的保健因素或保障只能使我們困陷在不珍惜又捨不得放棄的安逸中浪費生命。上一代的父母對教職的想像已不符合實際,何況,社會變遷如此快速,生命情境充滿各樣的不確定性,還有什麼工作是「鐵飯碗」摔不破,實在太難說了。
然而,無論外在如何變化,每個人還是擁有因應變動的內在力量,那就是我們用來轉動個人發展的核心:自我認同與價值系統。Clare分享的文章中對五年級世代的說法也許有道理,但並不能一杆子打翻一條船。每一個世代或許都有其特性,但每個世代都有很優質的人所形成的中堅力量帶動社會文明的躍進。個人的資質條件,加上人和環境的互動造就了多樣性的個人。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要如何「活出自己」正是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
我四周的年青人時時迸發的優質表現,教人驚艷也提供自己反思學習的養分。大學生無論那一個領域,莫不是歷經一番努力才走到這裡。對自己的期待也許早就開始蘊釀,也許還在摸索…。無論如何,只要願意認真對待自己,相信自己,在抉擇的時刻傾聽自己的聲音,這樣的人,在任何時候因為堅定的自我而能夠不疑不移,有能量因應。
話題扯遠了,我要說的是,只要你常常內觀自己,檢視自己的意義觀點,那麼無論外面有什麼挑戰,世界如何改變,你還是會找到讓自己安身立命,舒適自在的「活出自己」的方式。
看來,不只是Clare, 我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話匣子一開,隨著思緒走遠,有可能不再聚焦原來的主題,說著說著就引伸到十萬八千里去了。但那有何關係,在weblog上面,放放鞭砲,說說心事,抒發想法,本來就自由無比,不是嗎?
很高興課結束了,還有人來放火,繼續期待火旺!

Wednesday, July 19, 2006

放個鞭炮

____不是因為慶祝什麼,無厘頭的標題只是想幫這個空間打打氣囉。

____長久以來,我都在想著關於"老師"這件事。在我之前的文章曾經提到,別人加諸孩子身上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其實並不真的知道。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讓我引用一段:「讀過一篇文章是希望當大學生不會只是個草包而已,或許我對大學生有過過度的期望,或許是自己身為大學生而看不到重點,但我深深覺得,讓大學生覺得自己只是個草包才是大學的目的所在。」我的確是深深的感覺到了。

____這陣子呆在家裡看了很長時間的電視,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頻道轉到24小時新聞台,就會馬上轉開。用"血蛭"來形容這些媒體,在某個層面真是夠寫實的了。另一個方面,我很不喜歡媒體濫用他們的權利企圖主導我們的思想,使群眾"愚民化",中國有一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叔本華說:「書本是別人思考的過程,一天到晚看書的人就是最笨的人。」(有點忘記,不過大概是這個意思。)我相信上面兩句話都可以用來譬喻台灣當代的媒體與觀眾的關係。順帶一提,最近我看了一本書,Irvin D.Yalon寫的《叔本華的眼淚》,有興趣的同學就去翻一翻吧,我真是喜歡極了。

____我一直閒扯跟教育沒有直接關係的話題,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我很煩(哈)。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常常覺得"固執己見"這件事情真的太可怕了,我們可以從檢視自己就輕而易舉地發現這個事實。就像人際關係上,我們跟父母、朋友、師長,或是以後我們的學生,我們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會感覺害怕,以致於在第一時間攻擊對方,拒絕承認自己的無知,或者說穿了不過是想要鞏固自己的"地盤",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獅子或是花豹那樣,從動物的觀點來檢視人類(檢視自己)是很有趣的。剛剛看了我自己貼的那篇〈六七年級,你們不生氣嗎?〉很有這種感覺,我想意旨很接近我們課堂上討論過的"給孩子貼標籤",我們不過是不了解他們罷了。

____我講話或是寫文章常常會不知道說到哪去,或是談到有趣的東西我就離開我要說的主旨走了,希望大家見諒,其實我想要分享我對於大學生在大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看法。首先,對於我們必須把職業放在大學課程達成的目標之一,我覺得很傷心,很好的例子就是這個我們所修習而且正在進行中的【教育學程】,也許這個議題會牽扯出很多學派學說的爭辯,到底國家經濟、企業產業、職業、教育,與整體社會的價值觀&發展,有什麼樣的關係?(這真是個很難的問題阿。)我們唸完教育學程之後,真的可以到學校當老師了嗎?我們唸完這些書之後,真的可以開展我們的人生了嗎?成為我們所相信的價值期待的那種人,我們真的快樂了嗎?我自己實在無能解答這些問題,所以無能地把這些想法貼到這邊,希望能夠跟所有人一起開始想想,放個鞭炮。

不一樣的觀點

暑假大家都過得好嗎?
對我來說,上網與泡在家理想東想西成了我的"職志"~哈哈
這是一篇不錯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重新思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聯,直的看、橫著看,或是穿越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