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3, 2006

五月天:感想與感謝

這學期「青少年心理學」上課已經進入第十周。下周因為學校研究所招生考試需要教室佈置考場被迫停課,等大家再回教室上課,又將是五月天了。 正如我期初所說,我們這個班級是一個「學習社群」,社群中每一個人對這個社群中的其他人都負有助長學習的責任。做為「任課」教師,我同時也是一個學習者。我期盼在課程中能夠助長大家的學習,也希望從各位的學習中學習。
青少年心理學的學科知識與研究論述十分豐富,在當前出版與網路發達的時代,資訊的取得管道多元,獲取知識訊息相較過去容易得多。因此,一門每周兩小時的學科課程最重要的並不在於「教」給大家多少知識和概念,更何況多元化發展的知識概念在不同的脈絡情境也各有其侷限性,需要更多的討論和辨證,而不是照單全收。我們希望經營的課程,重視個人真正「學」到的。所關心的是:學習者學習學科知識,如何能夠連結真實的生命經驗,產生深度理解,反思轉化進而形構自我的個人知識。因為惟有經過反思和轉化所建構的個人知識才是真正內化的知識,可以通透應用。
本學期以來每周上課,只要有同學願意回應分享,都讓人一再發現北藝大學生藝術人特有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後的weblog書寫,同學將上課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結合理論知識和個人經驗情感,轉化成一篇篇具有觀點,饒有深意的文字。上課所探討的主題,透過同學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納入自己的經驗反思,耙梳整理,變成最珍貴的真實知識。Weblog的書寫和回應不但延伸了課堂學習的論題,加入更廣闊的思考面向,另一方面也把一些在教學現場,或因為時間,或因為遲疑,隱而未宣的意見和看法表達出來,彌補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而無法暢所欲言之苦惱。閱讀同學們的書寫和回應,成為我每周重要的學習活動。
本周我們開始進行分組報告,一共有九個主題由九個小組輪番上陣。第一個主題是青少年打工。報告的同學不解老師為什麼要我們讀這麼多美國青少年打工的研究資料(教科書的限制),在場的同學不解為什麼報告的同學只談美國的情況,台灣學生打工的情況有很多可談的呀!這兩個「不解」衝撞出一個嚴肅的課題:學科知識和研究論述的學習如何和脈絡、實務取得連結,應是分組作業的學習核心。本周兩個小組所帶來的課堂討論和課後書寫,讓我非常期待五月之後的7個分組報告,以及這些報告、討論和書寫可能激盪出來的火花。
學期過了大半,以上是本學期上課至今的一點感想。其實想說的是感謝。感謝大家一同努力,讓我們這個班級成為很值得期待的學習社群。

1 comment:

double_s said...

謝謝all pass的回應。